登录 退出
政府信息公开
汉中市“十二五”商务发展规划
索  引  号: 发布时间: 2015年08月03日 00:00
来       源: 发布机构:
内容概述:
  “十二五”(2011年—2015年)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会展、服务外包业、外经贸,强力提升服务业质量,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和省商务厅《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为认真做好“十二五”各项工作,特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商务发展的回顾
  “十一五”以来,全市商务工作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坚持扩大开放战略,不断加强招商引资,积极促进外贸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战略,不断加强城乡市场建设,创新促销方式,引导消费升级,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大力推进“一岸”(汉中口岸)、“两区”(天汉大道百亿元商贸区、褒河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为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成效显著。“十一五”时期,我市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政策,在全市不断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保持了消费强度持续不减,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我市在举办购物节、消费月等活动的同时,各县区都把特色节庆活动与商品交易会、展销会相结合,活跃市场,促进消费。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3.02亿元,比2005年的76.08亿元增长74.8%,年均增长20.5%。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达115亿元;餐饮业销售额达14.8亿元,增长2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8966元。201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7.5亿元,增长18.4%。
  (二)对外贸易发展加快。紧紧围绕“扩市场、稳外需、调结构、转方式”总体要求,着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实施科技兴贸,适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大对外贸易促进力度,支持外贸企业研发出口产品,培育出口品牌,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壮大外贸队伍,加强外贸人才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对外贸易稳定、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一五”时期,外贸进出口形成新的格局和增长点,显示了我市的工业实力,八一锌业和汉钢集团2009年非自营进出口总额分别达1.57亿和0.76亿美元,实现了跨越发展。全市有进出口自主经营权的企业70家,有进出口业绩企业35家,比“十五末”增加20家,增长133.3%。自营进出口从2000年的1450万美元,发展到2009年的4070.9万美元,增长1.81倍。出口产品有150余种,涉及医药化工、装备制造、飞机制造、生物制品、绿色食品等行业。出口市场不断扩大,由“十五末”的28个增加到2010年的46个。2010年全市自营进出口完成4421.6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三)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十一五”时期,市场体系建设得到了稳步发展,全市有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108个,其中:综合市场62个,集贸市场46个。已建成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8个,专业批发市场14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54个。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建农资农家店2224个,基本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乡村为骨干的城乡市场网络。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市场运行监测范围扩大,生活必需品、重点流通、重要生产资料、农村市场、茧丝绸行业、应急商品数据库监测企业达72家。钢材、建材、工艺品、服装、日用百货、电子产品、汽车、机电等专业性交易市场快速发展,中心城区形成了运达服装百货批发市场、石马服装市场、陕南电子城、赛博数码城、盛隆家具城、新世纪装饰广场、西环路建材市场、劳动东路机电器件市场、陶瓷批发市场等26个专业市场,形成了区域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以天汉大道为轴心的百亿元核心商圈集聚区正在形成。汉中市被列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四)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一是整顿规范肉类市场秩序。深入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国家病害猪无害化处理有关政策,坚持抓管理,抓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努力杜绝不合格肉品上市。全市共设立生猪定点屠宰场(厂)48个,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了100%,市场、超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保证了群众肉品消费安全。积极组织申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星级认定,全市共有11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通过了省政府星级资质认定,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星级数量名列全省前茅。二是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整治。全面推行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制度、流通随附单溯源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扰乱酒类流通秩序的违法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喝上放心酒。三是组建了汉中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汉台区商务综合执法大队,开通了12312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四是广泛开展创建星级加油站活动,确保了成品油市场安全、平稳运行。五是重点在商场、宾馆酒店等企业,围绕“规范服务、强化管理、树立良好形象”等主题坚持开展“创佳评差”、“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兴商、文明服务”等活动。六是加强典当、拍卖、直销、旧货、二手车交易、报废汽车拆解等特殊服务业的管理,维护市场良好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调整结构、扩大就业贡献突出。一是商贸服务业引领三产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比实现跨越,已居第一。2009年,全市GDP416.16 亿元,比2008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1.71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53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171.45亿元,增长19.3%。三产比例由2005年的21.3:39.3:39.2调整至2009年的22.04:36.76:41.20,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第三产业正在成为支撑汉中经济的重要力量。二是服务业从业人数、就业岗位大幅增加。有商贸服务企业34145个,从业人员122249人,其中批发零售贸易网点27371个,从业人员90081人。发展了一批高档次、高品位的星级宾馆和经济型商务酒店,全市共有宾馆酒店423个(其中四星级2个,三星级15个,二星级11个),总床位20860个。有餐饮企业8232个,从业人员31535人。培育特色餐饮品牌,发挥“餐饮名店”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出一批“汉中名宴、名菜、名点、名小吃”,打响了“汉中菜”的招牌。全市共有陕菜品牌示范店7家,全省餐饮30强企业3家,中华餐饮名店5家,陕西餐饮名店3家,特色餐饮示范店25个。有典当企业3户,拍卖企业4户,洗染企业118个,美容美发企业2025个。整个商贸流通业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发展格局,发展态势良好,近两年来我市商贸流通总量稳居全省第五位,发展速度居全省第二、三位,已经成为汉中最具发展前景的优势产业。
  但从横向比,我市与全省、全国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一是产业结构急需优化。消费性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所占比例依然较高,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会展、服务外包业)发展缓慢;二是餐饮行业地方特色还不够,有待提高;三是对外贸易进出口额总量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低;四是随着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商务执法工作急需加强,市场规范、运行监督、市场培育工作力度亟待加大;五是商务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执行力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二、“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由十五末的38.70%增长到41.25%,提高2.5个百分点。2009年,三产增加值171.45亿元,增长19.3%,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一产和二产。十二五期间,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三产的增长速度应比十一五更快,三产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例应保持或超过十一五期间增长水平。快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促使我国国内市场总规模居世界前列”。国家必将出台重大的支持政策和措施,这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基本前提和重要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加速,东部地区产业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将为商务系统发展提供良好保障。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处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为西部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二)“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消费总量将大幅提高,汉中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5%—60%,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消费人均8966元,农民人均收入3440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城镇居民大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将对消费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三)“十二五”期间我市发展重点是绿色产业。实现“发展绿色产业”目标的着力点应放在发展第三产业上。随着我市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宜居休闲城市、园林城市的加快建设,我市生态旅游、居住养老、休闲健身、教育培训,绿色产品展销等产业必将迅速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
  三、“十二五”商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内外贸融合,着力促外贸、扩消费、调结构、转方式、上水平,促进商务经济率先突破发展。
  (二)基本思路: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建设“五大体系”,实现“三个翻番”。一个目标,即:围绕建设陕西服务业强市目标;两个重点,即:一是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二是构建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三个翻番,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外贸进出口、外商投资翻两番。五大体系,即:第一,健全商业批发零售体系,着力建设10个大型批发市场、整合提升各类专业市场;第二,建设现代物流配送及服务体系,突出褒河物流园区一个中心和勉县冶金产业物流园、城固航空产业物流园两个连接点建设,各县建一个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在运输、配送、仓储、商业流通方面形成与周边城市的密切连接;第三,加快建设外贸进出口服务体系,完成汉中口岸和汉中海关建设,建好平台,推动挖潜;第四,出色完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建设一个培训中心,一个综合信息服务中心,一个集散交易市场,六个分检中心,571个回收网点;第五,着力健全传统服务业体系,强力整顿,切实抓好规范化服务,在提升品质上展示新面貌。
  (三)发展目标:
  1、国内消费
  到“十二五”末,服务业保持全省前三位的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8亿元,年均递增20%;
  2、对外贸易
  外贸进出口自营总额达到2亿美元,年均增速36%;外贸企业达到130户以上,年新发展外贸企业10户以上;
  3、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达到1亿美元,年均增速25.6%。
  四、“十二五”时期商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规划引导,突出工作重点。在城市建设、建制镇建设的规划编制中注重市场及服务业项目的安排布局。在中心城区和各县镇均应规划休闲购物区、特色餐饮区,形成亮点,形成规模,在建制镇建设特色集贸市场、特色产品集散配送市场,充分体现市场在城镇的基本功能,为三产发展、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发挥积极作用。在具体工作中突出以下重点:
  1、突出汉中市中心商业区建设,着力打造以天汉大道为轴心,北至石马坡,南至桥北广场,西至西环路,东至北大街,集商贸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文化娱乐业、金融保险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为一体的百亿元核心商贸区。突出抓好世纪阳光改造升级、万邦广场扩大规模,加快汉园宾馆和江滨五星级宾馆等重点项目建设。2、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和升级改造,重点建设好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达日用品批发市场、新桥家具市场、机电产品市场、建材及装饰材料市场、汽车交易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电子产品市场、茶叶专业市场。3、建设汉中市中心城区1—2个休闲购物街区,2—3条特色餐饮街区,到2015年,三星级酒店达到20家以上,四星级酒店达到3-5家,五星级酒店达到2-3家,在汉中城区建设一个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和5-10个连锁化、标准化的早餐网点,推出一批“汉中名宴、名菜、名点、名小吃”,打响“汉中菜”招牌。4、建设汉中物流配送及服务中心。加快褒河物流园区、勉县冶金产业物流园、城固航空产业物流园建设,在此基础上,各县再建一个物流配送中心。
  (二)抢抓政策机遇,健全城乡网络。按照“平川乡镇重点发展、网络建到农村和社区”的思路,继续实施好“双百市场”、“双进工程”、“县超工程”、“农超对接工程”、“万村千乡工程”,健全面向农村和城镇社区的流通网络,提高农家店、农资店、社区百货超市的经营规模和水平,推动连锁经营,龙头企业配送,重视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企业,推动中心城区大型商贸企业改造升级。在平川县六县区(汉台、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各建设一个销售额过亿元的特色产品大型批发市场,到2015年,全市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批发市场发展到14个以上,其中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达到3个以上。在山区县(宁强、略阳、镇巴)县城建设年销售额过5000万元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在留坝、佛坪县各建设一个年销售额过3000万元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支持新建和改建的汉中市特色产品展销中心、汉中茶城、汉中中药物流配送中心、各县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陕南农副产品粮油交易中心、汉中皇冠过街楼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城固县小河桥蔬菜批发市场、洋县蔬菜瓜果批发市场、勉县农产品集散物流中心、汉台区水果批发市场、城固桔柑批发市场、石马坡农副产品综合市场等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加快建设中心城区汽车市场、家具家装市场、机电产品市场等9个专业市场和新型休闲购物街区、特色餐饮街区、休闲娱乐街区,形成新的消费亮点。到十二五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8.2亿元。其中: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业在2009年115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速19%,达到326亿元;餐饮及其他行业在2009年14.8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速27.6%,达到63.5亿元;按照销售地区划分,市县消费品零售额在2009年96.3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速20.3%,达到292.3亿元;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在2009年33.8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速19%,达到95.9亿元。
  (三)创新工作方法,培育现代服务业。推进城乡超市和配送中心,形成城乡日用生活品连锁经营体系,支持发展电子商务,培育扶持服务外包产业,加强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一个省级物流园区(褒河综合物流园区);六个专业物流中心(机械装备制造物流、冶金化工物流、医药物流 、食品加工物流 、军工物流和油气开采物流);七个县域特色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由汉中与陕南其他城市物流协作体、汉中与陕甘川毗邻城市物流协作体和汉中与江汉、成渝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物流协作体组成的三大物流协作体系,加快培育物流示范龙头企业,形成规模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把汉中建成区域物流中心和重要物流枢纽。到“十二五”末,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20%,达到约114.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8%,物流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增加到11.8%,初步形成汉中区域物流中心和三片区物流枢纽。大力发展“农家乐”、农业生态观光、林业生态观光等特色服务业和会展、服务外包业等新兴产业。
  (四)坚持服务严管相结合,推动宾馆、酒店等传统服务业提升质量。着力提升汉中的软实力,在优化环境、优质服务、诚实守信、文明礼貌上树立汉中新形象,创造优美的消费环境。一是要强化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强力推行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健全优质服务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二是切实抓好员工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规范操作,文明服务水平,创造新的服务品牌,树立新的服务业形象,支持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技艺创新、菜品创新。创建企业文化,稳定员工队伍,提高经营效益。积极发挥协会作用,广泛开展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五)着力挖掘自营出口潜力,积极建设口岸服务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对外贸易工作要紧紧围绕扩规模和建平台两个重点,加快发展。一是帮助汉钢集团、八一锌业等企业尽快实现自营进出口;二是积极争取中省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进出口企业技改研发项目,促进支持现有进出口企业加快发展;三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引导外贸企业重点开拓南美、澳新、非洲、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四是着力推进汉中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借助商务部培育、支持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支持省上认可的汉中茶叶、中药材、柑桔、魔芋等6个出口基地建设,引导企业着力培育品牌,扩大规模、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出口总量快速增长;五是加快口岸建设,争取汉中海关早日建成,配套建设汉中口岸物流园,实现报关、检验、仓储、运送等一体化服务,为我市外贸进出口企业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
  (六)坚持项目带动,实现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共建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327.853亿元,其中:物流类项目9个,总投资245.09亿元;市场体系建设类项目10个,总投资57.875亿元;建材类项目2个,总投资1.4亿元;宾馆酒店类项目5个,总投资16.9亿元;粮油类项目2个,总投资2.5亿元;会展业项目1个,总投资2.7亿元;冷链项目5个,总投资1.388亿元。

主办单位:汉中市商务局
电话:0916-2626971  传真:0916-2626635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
备案号: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 6107000034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104号    网站地图